日期:2025-07-14 00:40:53 标签:
雍正得知宜修皇后当年杀死纯元皇后,盛怒之下欲废后,可是碍于纯元皇后的遗言和太后遗诏而不得废后,只能下旨禁足于景仁宫,收回皇后册宝,并且丢下一句话。 “乌拉那拉氏安置于景仁宫,非死不可出,朕与她,死生不复相见。” 切断了两人的一切夫妻情分和夫妻关联。 新帝继位当日,甄嬛前去景仁宫探视宜修,并告知将谨遵先帝及孝恭仁皇后遗诏,宜修依旧被尊为“皇后”,不能被尊为母后皇太后(尊纯元皇后为母后皇太后),死后只能葬入妃陵。 不多日,宜修心悸暴毙,死不瞑目。 宜修颇通医术,爱书法,是雍正登基前王府中的侧福晋,纯元死后为继福晋,雍正登基后册封为皇后。 她表面上贤良淑德,其实却心狠手辣,宫中嫔妃一旦有孕,都难以逃过她的毒手。 可是曾经的她也是一个对爱情有着美好幻想的纯真女子,何以变成了一个心如毒蝎之人,反观她这一生,她才是后宫中最可怜的女子。 她得不到皇帝的宠爱,太后对她的庇护,也只是为了家族荣誉,对她本人却无半点亲情,唯一的儿子也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。 她的一生有着三个无法跨越的劫,所以才会将自己逼入无可挽回的绝境。
01、无法逃避的出身:庶出之女 宜修虽然贵为皇后,可是她在宫中的地位总给人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。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在家中是庶出。 这个带有烙印的身份伴随了她的一生,虽然她精通诗书、书法、药理,可是在家中时还是处处受到嫡母的迫害,得不到父亲的疼爱。 后来有幸嫁给了尚未登基的四阿哥雍正,因为庶出的身份只能屈就于侧福晋,本来凭借着乌拉那拉氏的高贵血统完全可以成为正福晋。 即便是日后成为了皇后,雍正皇帝依然会对她的皇后之位有所保留和质疑。 本来皇后的职责和权力就是管理后宫事务,可是皇上却偏偏以她身体有恙,派华妃帮她一起协理后宫。 即便是后来华妃失势了,皇上又令敬妃和端妃协理后宫。 可见,在雍正的眼中,这个庶出之女终归难以担当皇后之位。
皇上如此的心思,后宫的嫔妃岂能不心领神会呢? 她们自然不会打心眼里尊重这个皇后。 尤其是华妃,她仗着前朝有年羹尧大将军的哥哥,后宫有皇上的荣宠,根本就没有把皇后放在眼里。 华妃每天朝拜皇后迟到早退,这都是家常便饭,她更是当着众多嫔妃的面,出言讥讽皇后。 就连一向明哲保身的甄嬛,都忍不住出言为皇后救场。 皇后自己却只能假装大度,硬生生忍下恶气。 宜修曾经对身边的剪秋吐露过心声: “哀家此生最痛恨人家提到庶出二字。” 在这个步步惊心,诡谲叵测的后宫,皇后的身份,庶女的出生,让她常常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,也让她不得不变得越发多疑和青春。
02、姐姐纯元是她此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记得有一场戏就是滴血认亲那场戏,后来皇后失败了,她看到甑嬛的妹妹玉娆,突然灵机一动,说:“我好想姐姐呀,如果姐姐还在就好了。” 雍正露出愤恨的神色, “我但愿你的姐姐没有你这样的妹妹。” 其实,我倒是觉得,宜修如果没有这个姐姐的话,也许她这辈子就不会过得这么苦和憋屈。 当初,雍正还是四阿哥的时候,他并非是最得宠的皇子,也不是皇储的最佳人选。 乌拉那拉氏家族决意将庶女宜修嫁入王府,这样则可进可退,其实说到底,就是用宜修的一辈子幸福来为她的嫡姐趟路。 四阿哥对待宜修还是情真义重,将一对玉镯亲自戴在她的手上,并且约下誓盟:愿如此环,朝夕相见。 雍正当时还言辞恳切地给予了承诺: 宜修一旦生下阿哥,便封为正福晋。 可是,这美好的一切都在那一天突然戛然而止。 那一天,明眸皓齿的纯元穿着宫中妃子的盛装来到了王府,名义上是照顾待产的宜修,其实是别有用心。 因为那个时候,四阿哥已经有把握成为储君了。 其实,这是有迹可循的, 甄嬛后来遭皇后陷害,就是因她封妃时穿了纯元故衣,这件衣服就是纯元第一次进王府的时候穿的,而这件衣服是宫中妃嫔的制服。
从这里,可以看出纯元当初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而来的,要知道,那个时候,雍正还没有登上皇位,退一万步说,即便是见皇上,当时纯元还只是后宫家属,也不能穿妃子的服装。 纯元此举有着三个用意。 第一,暗示四阿哥将会登基成为皇帝; 第二,她的雍容华贵气度才是将来皇后的不二选择; 第三,暗示娶了她,她的母家将会不遗余力地辅助他登上帝位。 果然,雍正一见到美丽纯良的她,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叫纯元的女子,凭着她的聪慧机智,善解人意,很快便成为了王府的正福晋。 虽然宜修失去了晋升的机会,可是她却因为先入王府,此时已经为四阿哥生下了一个儿子,虽然不是嫡子,却也是大阿哥,有着超然的地位,日后也是可以和嫡子抗衡的机会。 这成了纯元的心腹大患。 在那个雷雨交的晚上,宜修的大阿哥重病,正好纯元皇后害怕打雷,所以雍正亲自陪着她,又恰好她吩咐王府中伺候的人,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扰皇上。 好巧不巧,没有皇帝的命令,宜修居然找不到为大阿哥看病的太医,这多少有点匪夷所思了。 太多的巧合在一起,那就是有人精心设计的一个局。 如果纯元真的对宜修是姐妹情深的话,比如像甑嬛和眉庄那样,发生了那么重大的事情,下人不可能不传话。 可见平日里,皇帝眼中的姐妹情深,只是纯元做的表面功夫。 但是,在皇帝的心目中,纯元就是唯一,所以她在皇帝的心目中永远是无人可比,无人可以代替,那么宜修则永远只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。 如果没有纯元,宜修或许不能一生一世一双人,但是至少也会成为皇上曾经的白月光或者是心头的朱砂红,有了这么妙人儿一般的姐姐,她所有的存在感就是纯元的妹妹。
03、得不到皇帝的爱,连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 原著中的朱宜修曾经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孩,可是她却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的痛苦,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后,她的心也变冷了。 自从姐姐纯元嫁给雍正后,这个男人的眼里便不再有宜修了。 没想到,这个打击才是她劫难的开始,纯元的到来不仅令她失去了丈夫的爱,很快自己此生的依靠,唯一的儿子也因为姐姐而丧生。 这成为了宜修一辈子的痛,所以日后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她的头痛病便会发作,曾经的伤痛又再次被揭开。 这些都会提醒她,在后宫中要生存下去,必须要无情无义,不然受伤害的就是自己。 当年她就明白了这点,除去了纯元,坐上了本就属于她的皇后宝座,可是皇帝的心却再也回不来了。 其实十年后再看《甑嬛传》,我觉得后宫中最可怜的女人就是皇后,其他女人虽然死的死,伤的伤,但是她们至少都得到过皇帝的爱,至少是那么点怜爱吧。 纯元和甑嬛自不必说。 华妃曾经盛宠在身,虽然和她的哥哥脱不了关系,可是皇帝也是真心诚意地爱过她,即便是她伤害了自己最爱的女人甑嬛,皇帝都不忍心处死她,甚至不愿将她打入冷宫,还想着给她一个贵人的名份度过一生。 沈眉庄曾经被禁足,之后皇上也曾经多次表达过心中的歉意,如果不是她性子刚,要重获圣心也是轻而易举的,后来她凭借着在皇上面前寻找镯子,再次得到了皇上的宠幸,可见她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不低。 端妃和敬妃得到皇上的尊重,虽然她们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宠,可是皇上还是会流露出一些愧疚感。 连安陵容也曾经得到过皇上的宠爱和迷恋。 其他的妃子都或多或少有过皇上或多或少的关注,他的目光曾经为她们停驻。 可是宜修贵为皇后,她不能争宠,只能做一个贤惠的妻,可惜无论她怎么努力,这个妻却得不到皇上的些许疼爱,因为她无法成为他心中的解语花。
选秀前夕,宜修亲自下厨准备了一大桌子菜,雍正来到皇后宫里用膳。 雍正对其中的一碗鸭子汤赞不绝口,连喝两碗后,他命婢女剪秋给再盛一碗来。 宜修劝阻道: “祖宗规矩膳食不过三,皇上已经喝了两碗了,不可贪杯。懂节制,不偏爱,方能长久。” 原来,宜修是借此事来劝诫皇上,做为一国之君,对后宫女子要雨露均沾。 其实,这只是皇后的本分,可是雍正听了却满心不悦,后来皇后再想说话,他就硬生生地用一句“食不言,寝不语”,给顶了回去。 其实,在这部剧中,还有一个人劝皇上对后宫女子不要太过偏颇,那就是甑嬛。 甑嬛初次得宠后,皇上对她爱不释手,一连七天都陪着她。 这在后宫引起了不小的震动,为保平安,甑嬛恳求皇帝不要专宠自己,以免六宫妒恨。皇帝依言去看望齐妃,甄嬛心中失落,独自在寝殿弹着伤心的相思曲,雍正听了,心中既感动又心痛,忍不住来看望甄嬛,两人的情爱更甚从前。 两个人提出了同样的建议,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。 所以,只要有爱,做什么都是感人的,不爱了,做什么都是错的。 没有了皇帝的爱,宜修只剩下皇后这个位子,可是华妃早对此虎视眈眈,没有皇上恩宠的庇护,内心该有多么无助和彷徨。 其实宜修本想守着儿子过完自己的一生,孩子的健康快乐是她的期盼,可是最后却是一场空,儿子也死了。 从此以后,宜修的心也死了。
结语:
皇后因为庶出的身份,又有一个如花似玉,长着七窍玲珑心的嫡姐,这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。一个得不到爱的女人,又怎么能苛责她有爱人的心呢?
看完《甑嬛传》后,觉得后宫女子皆苦楚。
记得《狱中上梁王书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女无美恶,入宫见嫉。”意思是女子无论美不美,进入宫廷就会被人妒忌。
这就是人性,尤其是在后宫这个是非之地,一入宫便是进入了深不可测的争斗之中,也许只有皇帝的宠爱才是最好的利器。
可是后宫女子皆难逃“年老色衰爱弛”,我想如果纯元能够活着,也许也早已被皇帝所厌弃了吧。
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