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11-02 04:44:25 标签:
老话讲:“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。”
这世间万物,终究要回到最初的起点。
人这一辈子,无论走多远、爬多高,父母都是那个永远等在原点的人。
可太多人在追逐名利的路上,把父母远远甩在身后。
父母是人生的福田,儿女孝顺是给田地增添养料,唯有如此,生长出的景象方能愈发兴旺。
1、父母,是我们的根
《围炉夜话》有言:“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首。”
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,是我们行走世间的根基。
一个人若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无法善待,就更难以期待他对他人能真心实意。
能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,内心一定是安定的。
北宋名相范仲淹,年少时家境贫寒,父亲早逝,母亲带着他改嫁。
成年后,范仲淹得知身世,并没有怨恨母亲的选择,反而愈发心疼她独自抚养的艰辛。
他白天在书院苦读,夜晚就去帮人抄书挣钱,把大部分银两悄悄送到母亲手中。
有一年冬天,母亲生了重病,他不顾书院先生的劝阻,连夜步行百里回家照料。
后来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,家族世代兴旺,子孙后代涌现众多贤才,福泽绵延数百年。
《孝经》里讲:“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。”
孝顺父母的人,天地都会庇佑。
人活一世,不能忘本。
父母在,家才是家;父母去,家只剩房子。
懂得感恩,心怀敬畏,这样的人无论身处何地,都会赢得他人的尊重,福气亦随之深厚。
2、记父母之恩,忘父母之过
《劝孝歌》有言:“十月胎恩重,三生报答轻。”
父母对我们的恩,是怀胎十月的艰辛,是省吃俭用的无私供养;
父母或许不完美,但他们的爱从未打折。
若总是计较父母的错处,人生只会越活越狭隘。
记住他们的恩情,忘记他们的过失,才是真正的成熟。
临安城有位姓周的老先生,家中世代书香,最珍视的便是那只祖传的青花瓷碗。
他每逢饭前必要将第一碗米饭盛青花瓷碗里,恭敬地摆在案头。
这只碗沿有两道细痕,是他幼时顽劣摔破后,父亲默默用金漆修补的痕迹。
周老年轻时,父亲脾气暴躁,常因小事责骂他。
但他只记得父亲寒冬背他求医的脊背,记得父亲省下半碗饭给他的模样。
如今儿女们好奇碗上的金痕,他总说:“这是你祖父留下的福气。”
去年除夕,小孙女失手打碎了这只碗。
全家人都屏住呼吸,却见周老蹲下身,一片片捡起碎片:
“不怕,爷爷教你用金漆修补。"他顿了顿,"就像你曾祖父当年那样。”
如今周家三代同堂,饭前盛第一碗饭的规矩从未间断。
周家子孙无论为官经商,每年清明必回老宅团聚。
《弟子规》里讲:“亲有过,谏使更。怡吾色,柔吾声。谏不入,悦复谏。号泣随,挞无怨。”
父母也是普通人,他们有自己的局限和无奈。
或许他们曾经说错了话、做错了事,但他们对我们的爱,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。
铭记他们的恩情,心中便会涌起温暖;紧盯着他们的过错,生活便会变得苦涩。
人生在世,谁能无过,对父母多一份宽容,就是对自己多一份回报。
心里念着养育的情分,相处时就容易平和,少生嫌隙,日子就过得平顺。
3、孝顺父母,一生幸福
《论语》有言:“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
父母健在,能承欢膝下,这份圆满,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。
孝顺的人,内心是温暖的,家庭是和睦的,命运是顺遂的。
汉代的黄香,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,他和父亲相依为命。
夏天天气炎热,黄香每晚睡前都要先帮父亲扇凉席子,直到席子凉透了才让父亲躺下;
冬天天气寒冷,他就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暖热,再叫父亲睡觉。
有一年冬天,父亲得了重病,黄香衣不解带地照顾。
为了给父亲治病,他变卖了家里唯一的耕牛,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,却把最好的食物都留给父亲。
邻居们都说这孩子傻,可黄香却说:
“父亲抚养我长大,我赡养他晚年,此乃天经地义之理。”
后来黄香官至尚书令,一生清廉正直,深受百姓爱戴,人们都说这是他孝顺父母积下的福报。
《韩诗外传》有言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”
人生匆匆,父母能陪我们走的路有限。
别等到来不及,才想起他们的好;别等他们不在了,才后悔当初的疏忽。
趁父母还在,多陪陪他们,多听听他们的唠叨。
好好对待父母,就是在为自己积攒福气。
这份福气,会庇佑我们一生,让我们活得踏实、活得安心。
孟子说:“惟孝顺父母,可以解忧。”
那些嫌父母土气、烦父母唠叨的人,表面活得光鲜,实则自毁根基。
福报,藏在对待父母的那份耐心与恭敬里。
父母健在时,多一些耐心,多一些陪伴,让他们的晚年充满温暖,也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。